广东自贸区已从“猜想”变为现实,“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已经大篇幅地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圳而言,前海、蛇口双双纳入自贸区当属“意外惊喜”
前海蛇口自贸区应利用“天赋”,“借力”湾区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省政协委员、深圳市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少强认为,由南沙、前海蛇口、横琴组成的广东自贸区最显著的特征是都具有海洋湾区的地理风貌,自贸区建设或许可以与发展湾区经济联系起来,利用天赋资源、“借力”湾区经济应成为广东自贸区的战略抓手。
曾少强认为,广东自贸区湾区经济应致力于形成“纽约-旧金山”的组合湾区形态。香港在产业上与纽约类似,而深圳更类同于旧金山,为此,推动广东自贸区构建具有全球性概念的金融中心与创新中心既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意义,同时又具备广东自贸区形成“纽约-旧金山”组合湾区的现实性基础。在广东自贸区的框架下,巩固香港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广州继续承担中心城市引领新常态的发展作用。深圳则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功能,吸引国际创新资源进入深圳,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性价值的科技与金融创新中心。在粤港澳合作方面,湾区经济的系统性实施策略,需要真正实现粤港澳多方主动的合作和衔接,在产业领域实现全面互补、基础设施实现无缝接驳,降低湾区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实现自贸区湾区之间良性的互动发展、互相融合。
曾少强建议,发展广东自贸区湾区经济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间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在生态建设方面,广东自贸区需要充分利用天然的海岸线资源,在东部沿海打造国际高端休闲、养老、度假、居住区,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育,培育绿色生态的海洋经济产业和海洋经济环境以及湾区的生态居住圈,更多地关注优质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市配套建设,以城市质量来提升产业与资源的集聚能力,将湾区经济建设成为引领国际化都市与都市圈发展的前沿阵地。
在昨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自贸区建设,深圳代表和委员纷纷建议,应当在前海之“前”、蛇口之“口”上做文章。图为从小南山远眺前海。
广东自贸区已从“猜想”变为现实,“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已经大篇幅地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圳而言,前海、蛇口双双纳入自贸区当属“意外惊喜”,在今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广东、深圳建设自贸区该如何定位、有何优势、怎样推进,深圳的代表和委员纷纷建议,应当在前海之“前”、蛇口之“口”上做文章,让新区、老区在自贸区规划中共同上演“重头戏”,为广东、国家自贸区建设提供独特的“深圳样本”。
“自贸区应该是深圳未来改革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突破口,这个机遇一定要抓住、用好”,省人大代表、深圳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深圳建设自贸区具有先天优势——毗邻港澳,多年来已经与香港有很多实质性合作、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打好香港自由贸易港这张“牌”,广东必将打造自贸区升级版。
高云峰说,如果说上海自贸区更多着眼于贸易的自由流动,广东、深圳建设自贸区应该力度更大、做得更实,要进行综合创新,促进贸易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全方位的自由流动,与香港深度对接、融合,向自由港方向发展,成为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一种延伸,才能最大化放大自贸区的功能。特别是我们深圳与香港已经紧密融合,除了经贸往来,我们还应该推动深港两地生活的进一步融合,把自贸区不仅仅作为一个贸易区、功能区,而是作为一个生活区,特别是蛇口,应该突破“营商”概念,提升到深港生活空间的融合,成为深港各方面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前海已经有很多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先行先试政策,再加上自贸区政策,将会形成叠加优势,会让前海走得更快、更靠“前”,深圳应该让这两个区域真正走出一条新型自贸区的路子来。
“广东自贸区的特色在于面向港澳。而广东与港澳已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的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将会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式落地,促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联动发展。”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王卫红也有相同的建议,认为应该实施粤港澳经济融合战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商品贸易及转口贸易的联动发展。“广东自贸区应该加强与港澳高端服务业的合作,制定广东自贸区与港澳现代服务贸易合作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从而打造广东自贸区对港澳乃至国际通行的便利化的服务贸易体制和机制。”
王卫红同时还建议,扩大与港澳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离岸金融业务的创新,还可建立广东自贸区内的离岸金融服务特区。此外,王卫红颇有新意地提出,广东自贸区政策落地之后,要大胆探讨跨境电子商务的技术、物流、管理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和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前海蛇口各自定位,差异发展
广东自贸区包括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广州南沙片区、珠海横琴片区。“三个片区要各自定位,差异发展”,省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认为,三个区域要错位发展,既合作又竞争:“前海只有15平方公里,产业选择应轻型化,比如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同时,前海背靠金融中心香港,在金融改革创新上有很大空间,应该把金融创新作为最大的优势和产业基础;南沙面积比较大,有广阔的腹地,应该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引领、带动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横琴而言,不能丢掉澳门因素,应该注意和澳门协同发展,协助澳门实现经济发展的适度多元化,比如可联手发展会展业、旅游业等,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一些高端产业,包括金融产业。”
对于深圳的前海、蛇口两个区域该如何错位发展,省人大代表、深圳兆方投资公司总裁张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海尤其要在要素平台等金融创新上形成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抓手,同时促进深港合作,充分利用香港独特的金融优势和高端的第三方服务,如会计、律师专业服务等,还应借力于前海法院的成立,来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蛇口与前海应该形成互补关系。蛇口的优势在于已有的国际化社区的基础,这是多年来形成的,蛇口的居民国际化理念也比其他地区更为深入。国际化社区在产业方面一般涉及教育、医疗、文化、创意设计类等,同时,从区位条件来看,蛇口未来发展游轮码头、海洋经济将有很大的优势,应该大力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出自贸区国际化的“范儿”。
各自贸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区域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省政协委员、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徐凌表示,自贸区多半在沿海,靠近港口,广东自贸区也不例外。“港口的物资必须通过陆上交通运送到内陆腹地,而铁路是很好的疏港运输方式。但广东大部分港口并没有铁路通到里头。有的即使通了,也差‘最后一公里’。可喜的是,南沙港已经在规划修建南沙港铁路,这是广东省第一条能一直通到港口里的铁路。”徐凌建议,自贸区建设时,应该同步考虑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设施。让交通设施成为自贸区综合配套体系中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为自贸区服务。
法治护航,接轨国际
省人大代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王苏生认为,自贸区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平台,企业要想真正以自贸区为跳板融入国际竞争体系,就必须要懂国际规则,并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样的“走出去”才能可持续发展。
“广东自贸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战略支点,而且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发挥先锋和排头兵的作用。”省政协常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表示,在简政放权、国企改革、企业审批制度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广东自贸区应借鉴国际和港澳一些成熟的经验,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法制化进程,走到全国的最前面。
自贸区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会催生很多改革创新措施和政策。王卫红委员认为,应该把一些改革政策上升到法制层面:“建议借鉴上海的经验,省人大尽快制定《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范各项改革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自贸区建设带动我省构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前海蛇口政策创新具有后发优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智囊团成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广东自贸区建设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注意中央和地方的双层管理结构,类似上海自贸区那样“一区一议”的监管原则将影响决策效率;二是建立具备很好协同性的金融制度,相关制度要尽快立法;三是要具备地域特色,比如上海做人民币离岸,广东就要面向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四是希望广东省委增加对自贸区的政策帮持。
“蛇口进入自贸区名单,说明中国的改革是连贯的。”孙立坚认为,前海蛇口片区在政策创新上将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深圳最大的机会在于民营企业家群聚,创新精神生根为小微企业提供成长环境。
他建议,前海应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自贸区通过大金融平台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推动产品交易以人民币的方式进行。
孙立坚认为,由于国际经济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之下,自贸区作为一种新常态必然会为区域乃至国家带来巨大商机,一是利用人才优势创立创新平台,二是贷款壁垒的破除为许多企业营造更公平的融资环境,三是制造业延伸有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衔接提升财富转换率,五是金融市场的做大与开放将完善健全中国的金融市场并制造大量的发展机遇,这也将是最大的商机。
“未来自贸区将产生很多为实体服务的商业模式。”孙立坚举例称,包括“关系性金融”与制造强国、“商务金融”与服务贸易、“消费金融”与培育内需、“市场金融”与财富管理等。有大批企业要走出去,将产能落在海外市场,这绝对不是企业自身能解决的,前海蛇口可以利用香港市场对于国际规则和海外业务的了解,在航运、保险、再保险、租赁等领域将产能更好地送出去。